实证干预研究 | 孤独症神圣几何疗法治疗效果报告(第六期)

首页    科研报告    实证干预研究 | 孤独症神圣几何疗法治疗效果报告(第六期)

 

 

 

实症干预研究

孤独症神圣几何疗法治疗效果报告-第六期

 

 

 

 

 

 

 

亮点

量表数据和家长评估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默认宽高比是3:4,适合小红书图片制作。

第六期 干预前后量表数据对比

星际宝贝第六期公益疗愈中,共有 32 名孤独症儿童参与0-20次干预(男女比例7:1),拥有完整两次测量数据有31人,有1人没有参与第二次测量。

 

干预前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量表平均得分是32.74分,20次干预后平均分为28.65分,有显著下降,已经低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分的下限。(注:根据国际标准,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量表得分在30-35分之间被认为有轻度孤独症。)

 

干预前孤独症儿童行为ABC量表平均分65.07分,20次干预后下降到56.00分,有显著下降,已低于孤独症诊断标准分。(注:孤独症儿童行为ABC量表在62分以上诊断孤独症。)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默认宽高比是3:4,适合小红书图片制作。

第六期 干预后家长对孩子的评价

第六期参与0-20次治疗的儿童照料者,共31位家长,针对孤独症各类典型症状做出自我报告。

1)100%的家长认为神圣几何疗法带给孩子总体感觉上“有改善”;其中65%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2)神圣几何疗法在对治孤独症儿童各类典型症状上,改善效果明显。比如31位家长中:

· 22位家长发现孩子在听指令上改善明显

· 16位家长发现孩子在理解力上改善明显

· 2位家长发现孩子的噪音过敏几乎消失

· 2位家长发现孩子的刻板动作及兴趣狭窄几乎痊愈

· 2位家长发现孩子的焦虑恐惧几乎消失

· 1位家长发现孩子的躯体运动几乎正常

· 1位家长发现孩子的情感交流几乎正常

具体报告详情,请参见下文。

 

 

 

科研报告

研究对象和方法

 

 

0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以家长志愿形式报名参与的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第六期干预实验共有32名孤独症儿童参与。(男生有28人,占比87.5%,女生有4人,占比12.5%),平均年龄为7.66(SD=2.98),分为两次测量,其中第一次测量:N=32。第二次测量:N=31。拥有完整两次测量数据有31人,有一人没有参与第二次测量。参与第六期干预实验的都是首次参与干预的儿童。

 

纳入标准:均经正规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孤独症的儿童,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4版)》中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取得孤独症儿童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疾病,如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选择性缄默症、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强迫症等。

 

 

02

 

程序

 

干预实施前,家长需要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ABC量表,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照顾者焦虑、抑郁量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

 

每期干预测量一共两次,分别是干预实施前一周内,以及干预20次完成后三天内。干预每周两次,每次干预时长约为20-30分钟,20次干预约为10周。

 

每位受训疗愈师一对一进行20次的干预治疗。每位治疗师与各自分配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进行初步访谈,了解基本情况、诉求等,建立初步的信任合作关系。

 

干预形式是远程干预,开始和结束时疗愈师会跟家长保持沟通,孤独症儿童不需参与。本次实验进行前、后两次测量,由孤独症儿童家长完成。

 

 

03

 

测量工具

3.1、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量表:是国际最常用的孤独症测量量表。量表包含情绪反应、感觉、语言沟通等共15个项目。

 

3.2、孤独症儿童行为ABC量表:是中国医院最常用的孤独症量表之一,包括57个描述孤独症儿童异常表现的项目,可归纳为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个领域。

 

3.3、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从多维度测量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题目包括如:“作为照护者,我感觉与孩子的互动与沟通非常困难”。

 

3.4、照顾者焦虑量表:测量家庭照护者的焦虑程度,采用的是短版的Promis(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中焦虑分维度量表。该量表的原量表和中文修订量表都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Liu et al., 2015; Varni et al., 2014)。题目包括如:“过去两周内,我感到睡眠不佳”。

 

3.5、照顾者抑郁量表:测量家庭照护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的是短版的Promis(patient-reported outcome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中抑郁分维度量表。该量表的原量表和中文修订量表都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Liu et al., 2015; Varni et al., 2014)。题目包括如:“过去两周内,我感到悲伤”。

 

使用SPSS 27.0以及JASP0.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干预前(一周内)以及第20次干预后两次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科研报告

研究结果

 

 

01

 

各项指标平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好转

1.1、干预前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量表平均得分是32.74分,20次干预后平均分为28.65分,有显著下降,已经低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分的下限。(注:根据国际标准,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量表得分在30-35分之间被认为有轻度孤独症。)

 

1.2、干预前孤独症儿童行为ABC量表平均分65.07分,20次干预后下降到56.00分,有显著下降,已低于孤独症诊断标准分。(注:孤独症儿童行为ABC量表在62分以上诊断孤独症,受测者的量表总分等于或高于31分,可怀疑为患有孤独症。)

 

1.3、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从18.00分上升到20.26分,表明经过干预后照顾者生活质量有提高。

 

1.4、照顾者焦虑得分从14.42分下降到13.26分,表明经过干预后照顾者焦虑感下降。

 

1.5、照顾者抑郁感得分从13.77分下降到12.45分,表明经过干预后照顾者抑郁感下降。

 

1.6、儿童生活质量得分从10.30分上升到10.71分,表明经过干预后儿童生活质量有提高。

 

 

02

 

前后测显示各项指标趋势上持续好转

统计学中Cohen's d指标代表变化的效应量。Cohen's d=0.05 代表中等效应,Cohen's d=0.8 代表大效应;

 

本研究的儿童孤独症评定CARS有一个中的效应量,孤独症儿童行为ABC有一个小的效应,意味着变化的程度明显。而对于照顾者的抑郁、焦虑以及儿童生活的变化都有小幅度的效应量,意味着在对于照顾者的情绪以及儿童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t检验(表1)和各个量表的平均数发现:儿童孤独症评定、孤独症儿童行为、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四个量表在第0-20次治疗的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儿童孤独症评定、孤独症儿童行为两个量表的平均数是下降的,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两个量表平均数是上升的,可以说这四个方面有显著的变好;剩下的照顾者焦虑、照顾者抑郁量表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从平均数上有好转的趋势。

 

 

 

03

 

改善情况家长自我报告结果

第六期进行了0-20次治疗的儿童照料者,共31人,在生活各个方面,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分,总体改善程度0-3档:

0:完全没有改善;

1:好像有一些改善但不是那么明显;

2:有明显的改善但还没有痊愈;

3: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几乎可以认为痊愈。

 

如下饼图,针对自闭症各类典型症状,逐一展示家长自我报告的治疗效果数据。

 

100%的家长认为神圣几何疗法对孩子总体感觉上“有改善”;其中65%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9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人际互动“有改善”;其中39%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9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情感交流“有改善”;其中:42%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3%的家长认为“效果显著几乎痊愈”。

9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有改善”;其中48%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8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躯体运动“有改善”;其中32%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3%的家长认为“效果显著几乎痊愈”。

10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理解力“有改善”;其中52%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9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听指令“有改善”;其中71%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

9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焦虑恐惧减少“有改善”;其中45%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6%的家长认为“效果显著几乎痊愈”。

8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噪音过敏减少“有改善”;其中36%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6%的家长认为“效果显著几乎痊愈”。

8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刻板动作及兴趣减少“有改善”;其中39%的家长认为有“明显改善”、6%的家长认为“效果显著几乎痊愈”。

 

 

 

 

 

 

 

 

科研报告

孤独症简介和报告总结

 

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为主要表现的广泛性发育障碍(Hill & Kearley, 2013)。根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2021年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每44个美国8岁儿童就有1个(约2.27%)患有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相比两年前增加23%(2018年的数据是1/54)(Baio et al., 2018; Maenner et al., 2021; Shaw et al., 2021)。 

 

据保守估计,中国每68名新生婴儿中有一名是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患者数量已达1000万人(葛从朝, 2015)。然而,目前科学界对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然缺乏。2021年,Science杂志评选人类125个科学难题,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排在第90位。目前,还没有治疗孤独症核心障碍的有效方法(段云峰, 吴晓丽, & 金锋, 2015)。然而,医生和科研人员也在积极尝试除了传统治疗之外的替代疗法(Alternative medicines)。

 

本研究旨在采用多次追踪的干预实验,探索新型的孤独症替代疗法中的“几何疗法”对中国孤独症儿童干预的效果。神圣几何疗法,简言之,就是利用万事万物皆由不同的几何结构构成的原理,帮助人体组织细胞重新构建原本的几何结构并恢复其功能性,进而达到身心复健的效果。

 

替代疗法治疗孤独症在国际很多国家已经有超过 30 年的医疗实践经验。然而在我国,替代疗法治疗方案较少被采用,更缺乏科学实证的检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多次追踪的干预实验,发现新型的孤独症替代疗法——几何疗法对中国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显著。

 

研究发现,使用该治疗方法后,孤独症常用的两个指标(儿童孤独症评定、孤独症儿童行为)均有显著下降,对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互动、情感交流、语言表达、躯体运动、理解力、听指令、焦虑恐惧、噪音过敏、刻板动作这几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有所上升,焦虑感、抑郁感都有所缓解。

 

当然,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本研究仍然存在不足,比如缺乏对照组,仅仅是针对实验组进行前后的测量变化。后续的研究需要增设对照组,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建议后续的研究追踪更长时间,如使用一年或以上的时间,积累更加坚实的研究证据。

 

 

 

 

科研报告

引用

 

Baio, J., Wiggins, L., Christensen, D. L., Maenner, M. J., Daniels, J., Warren, Z., . . . White, T. (2018).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1 sites, United States, 2014. MMWR Surveillance Summaries, 67(6), 1.

 

Hill, D. A., & Kearley, R. (2013). Autism litigation: Outcomes for 2010, trends in decision making and changes in diagnostic criteria.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4(5), 1843-1848.

 

Liu, Y., Wang, J., Hinds, P. S., Wang, J., Shen, N., Zhao, X., . . . Yuan, C. (2015). The emotional distress of children with cancer in China: an item response analysis of C-Ped-PROMI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hort forms.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4, 1491-1501.

 

Maenner, M. J., Shaw, K. A., Bakian, A. V., Bilder, D. A., Durkin, M. S., Esler, A., . . . Hudson, A. (2021).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8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1 sites, United States, 2018. MMWR Surveillance Summaries, 70(11), 1.

 

Shaw, K. A., Maenner, M. J., Bakian, A. V., Bilder, D. A., Durkin, M. S., Furnier, S. M., . . . Salinas, A. (2021).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aged 4 years—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11 sites, United States, 2018. MMWR Surveillance Summaries, 70(10), 1.

 

Varni, J. W., Magnus, B., Stucky, B. D., Liu, Y., Quinn, H., Thissen, D., . . . DeWalt, D. A. (2014).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ROMIS® pediatric scales: precision, stability,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coring and administration options.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3, 1233-1243.

 

段云峰, 吴晓丽, & 金锋. (2015). 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45(9), 820-844.

 

葛从朝. (2015). 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期的社会服务体系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 

 

 

 

 

 

 
 
 

相关阅读

1.星际宝贝自闭儿童疗愈师培训计划

2.星宝几何疗愈唤醒内心无条件的爱
3.孤独症神圣几何治疗效果报告(第5期)
4.星际宝贝公益疗愈第8期正式启动

 
 
 

官方咨询号

 
 
 

推荐公众号

 

2023年2月23日 20:21
浏览量:0
收藏